:::

校園焦點

影傳系柯妧青「誰在山上唱歌」 香港華語紀錄片節獲亞軍

2018-10-25 • 創新行銷

影傳系柯妧青「誰在山上唱歌」 香港華語紀錄片節獲亞軍

圖說:輔大柯妧青老師獲11屆華語紀錄片節亞軍(右)。(柯妧青提供)


  恭喜影傳系再度獲得國際肯定!助理教授柯妧青老師以作品「誰在山上唱歌」,紀錄原住民在山林傳唱勞動悲歌,榮獲「第11屆香港華語紀錄片節」短片組亞軍。她用鏡頭記錄深山裡林班傳出一首又一首的林班歌,串起鮮為人知的生命故事。柯老師說:「我的作品向來關注的對象都是非主流族群,性別與階層意識鮮明,例如女性勞工、原住民勞工,希望可以反映社會議題,讓非主流族群被看見。」不媚俗的關注,唱出不凡的歌與影。
 
  影傳系鼓勵學生參展,畢業系友年年拿金鐘或金馬獎,柯老師身先士卒,競逐華人紀錄片獎,一出手就回抱大獎。「這也是我第一次到香港參加華語電影節,當初告訴自己平常心看待,參加影展就是互相觀摩與學習。」今年有113部紀錄片參加競賽,分別來自台灣、香港、大陸及海外,獎項分為長片組競賽、短片組競賽、香港作品選和國際精選等。能獲得肯定,柯老師十分高興說:「這次短片入圍的作品有一半以上來自於台灣,可以看出台灣紀錄片創作的環境,相對成熟與豐沛。」
 
    柯妧青老師在影傳系教授錄影創作、紀錄片製作、導演實務,並指導大四製片組的畢製,年年有佳作,自己工作繁重卻不忘創作,她說:「雖然工作繁忙而擠壓了創作的時間,但這麼多年來,我對於影音創作的熱情一直都在,未來會繼續努力,希望能拍出令自己滿意的作品。」說出所有好導演的困境與堅持,她對學生期許高,要求嚴,也對創作尊重。影傳系師生同感對影像、報導、節目創作,堅持獨創不干預,才能有好作品。
  
  柯老師很謙虛,沒對自己有十足把握,覺得台灣很多導演皆優秀,作品也出色。像長片冠軍得主是知名導演楊力州執導的「紅盒子」,講述布袋戲大師陳錫煌的藝術承傳,以及他和父親--布袋戲國寶大師李天祿--的故事。作為老師,她站在教學與創作的拉鋸中,時時關注議題、深夜寫論文、掃描內心的呼喚,又盼能見賢思齊,不斷成長,是創作、研究、教學全才型的教師。
 
  「相對於香港與大陸,台灣的影像創作者擁有相當大的創作自由,創作環境也很成熟。能夠在這片土地上拿起攝影機拍自己的故事,值得感到自豪也應該珍惜。」柯老師有導演的專業特質,說自己不擅言詞,只能透過作品說出心裡的話,同時傳達對社會的核心關懷。沒有教新聞系,卻與新聞人有一樣的敏感和使命感。
  
  身為高雄人,她感謝高雄電影館的財源挹注,才有機會將一個埋在心裡的題材轉化為作品,她自問「影像的力量是什麼?如果可以透過影片讓社會呈現更多元的面貌,聽見不同族群的聲音,紀錄人們走過歷史的足跡,那麼,我的目的就完成了。」這是創作者真誠的社會使命,希望用影像藝術再現歷史真實,這也是史家的使命,嚴肅得令人佩服。
 
  面對時下大學生的影音創作「充滿了自溺的氣息」,柯老師有感嘆,有自省,畢竟廿歲年輕人說故事,大多只能折射出個人有限的生命史,或在同溫層中取暖,但也潛藏無限純真的創意。柯老師鼓勵學生多抬頭看路,走出去傾聽別人的生命之歌,不要只在乎肚臍眼裡的乾坤。因為「當影像創作者有機會閱讀別人的生命故事,嘗試與體驗不同的人生經歷,增長生命的養分時,創作才能落地生根,實實在在的存在。創作者最需要的是誠懇,誠懇面對自己以及自己的作品,才能面對觀眾。」這是創作的心法,比教科書還透徹,有幸被她教過學生,不得獎,太對不起她了。(黃乃琦老師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