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園焦點

輔大社企學程移地教學 赴越南打造淨水工程

2014-11-18 • 學習資源

輔大社企學程移地教學 赴越南打造淨水工程

圖:輔大社企學程「北越計劃」團隊前往越南北寧省Tu Ne村進行生態淨水工程,為當地居民打造乾淨用水(左一為社企學程主任胡哲生、後排右三為學生謝邦俊)。(圖/社企學程提供)

是無國界醫師,也是財團法人愛盲基金會董事長,目前修讀輔仁大學社會企業碩士學位學程的謝邦俊,因「國際社會參與」課程成為「北越計劃」團隊一員,於2014年夏天前往越南北寧省Tu Ne村進行生態淨水工程,為當地居民打造乾淨用水。
 
走進位於越南北部的Tu Ne村,映入眼簾的是家家戶戶曬著潔白河粉的壯觀景致,無論在小巷或者弄堂,皆展現在地居民的生活樣貌。在這座約有500戶住民的小村落中,每天所生產的河粉高達3公噸,成了這裡的主要經濟來源。輔大社企學程主任胡哲生曾於2014年2月到此考察,發現此地製做河粉的用水僅用粗沙過濾,因而發想結合「國際社會參與」課程產出「北越計劃」,在當地建造生態淨水工程,改善居民的生活用水。
 
謝邦俊對於國際社會參與並不陌生,過去曾以無國界醫師的身份服務於南亞醫療團。他表示,透過國際社會參與,可以充分表達自身對於周遭國家或區域的關心,而台灣在亞洲及國際間向來也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他以打乒乓球形容國際社會參與如同對話過程,「是雙方在互相協同之後所產生的共同努力」,也就是在自己有能力、對方也有意願的前提之下,共同解決、改善、達成一些目標,「像在球賽過程中,彼此勢均力敵之下不斷互動,而非攻防;換句話說,不是要說服誰,或者將意志、精神凌駕在他人身上。」
 
「我們參與的同時,對方也在參與。」謝邦俊說,團隊從外部帶進新穎的技術,有時會與當地經驗有些出入,然而對於居民們千年的生活智慧都應予以尊重,並詳加解釋團隊做法的目的,「他們知道如何解決眼前迫切的問題,或者不認為在賺錢的目的之下,水源的乾淨與否會是問題。」因此,「北越計劃」存在的價值在於加速居民們對於環境的重視,也減少破壞環境所付出的代價。他強調身為地球的一份子,雙方都為自己的家園盡心盡力,「在這之中沒有誰是贏家,但在共同付出之下,我們都不要是輸家。」
 
  與擔任志工不同的是,國際社會參與絕非一次性的服務,在出發前應有縝密的規劃及準備,而後需考慮其延續性,以及未來是否有人接棒。有鑑於此,團隊行前特地向樸門(Permaculture 永恆農業專家請益,學習講求自然維護、迴圈效益、資源再利用的生態工法,利用植物本身的淨化能力取代投藥。同時也請教台灣的自來水專家,觀摩國內的沉澱池、淨化池如何運作。
 
服務期間的成果超出預期,團隊陸續完成了淨水區的挖掘、渠道與堤壩的建立,以及人工浮島的基本架構,並在硬體設備之外,留下章法與草圖、模型等文字、圖像資料供當地居民按圖索驥,形成長期且永續經營的計劃。
 
謝邦俊說,輔大的國際社會參與並非一時興起、學生實習性的產物,而是落實天主教大學的服務精神,並以社會企業的角度「在機會中看到更多的機會,在解決需求的同時又看到更多的需求。」他同時鼓勵往後參加計劃的團員們秉持開放的態度,「勇於承擔、放下成見、全力以赴。」【公共事務室校園記者李奕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