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園焦點

名樂評焦元溥訪輔大 談歌劇與小說的互文

2015-06-10 • 學習資源

名樂評焦元溥訪輔大 談歌劇與小說的互文

圖/輔大藝文中心舉辦《歌劇與小說:基督山伯爵與包法利夫人》講座音樂會,透過文本分析以及樂曲展演的穿插安排,帶領聽眾一窺小說家的創作邏輯,以及其置入聽覺元素背後的目的及意義。(圖右起為主任孫樹文、國家交響樂團雙簧管副首席阮黃松、長笛副首席宮崎千佳、女高音羅明芳、鋼琴家盧易之、樂評焦元溥。)


音樂與文學,乍看之下平行的兩項藝術表現型式,究竟如何激盪出繽紛的火花?輔仁大學藝文中心5月5日舉辦《歌劇與小說:基督山伯爵與包法利夫人》講座音樂會,邀請國內知名樂評焦元溥以及國家交響樂團,透過文本分析以及樂曲展演的穿插安排,帶領聽眾一窺小說家的創作邏輯,以及其置入聽覺元素背後的目的及意義。
 
焦元溥分別以法國大文豪福樓拜的長篇小說代表《包法利夫人》,以及大仲馬的著名冒險小說《基督山恩仇記》等經典世界文學著作為例,講述音樂與文學的跨界共融與其互文性。同時,經由國家交響樂團長笛副首席宮崎千佳、雙簧管副首席阮黃松,以及活躍於當代樂壇的女高音羅明芳、鋼琴手盧易之等音樂家的演繹,現場聽眾彷彿能藉由精湛的聽覺饗宴,凝視小說的情節鋪陳。其中,音符儼然成為角色的化身,代為訴說內化的情愫。焦元溥表示,法國小說家使用歌劇作為創作元素其實並不意外,由於19世紀的巴黎歌劇院幾乎成為當時人們的生活縮影。
 
以《包法利夫人》為例,福樓拜隱諱地利用主角愛瑪的情慾表達來諷刺當時社會的禁慾主義。在小說的15章,提到愛瑪與丈夫一同觀賞義大利著名作曲家董尼采第的歌劇《拉梅莫的露琪亞》。此橋段表面為一齣單純的歌劇,但實際上愛瑪將自身渴望卻得不到真愛的糾葛投射到劇中的女主角身上;然而愛瑪並不知道,歌劇結尾著名的「瘋狂場景」間接預示了自己將因愛情而邁向死亡的結局。焦元溥說,小說中艾瑪沒有看到戲劇最終,「因為最後她『自己演了一遍』。」
 
羅明芳呈現《拉梅莫的露琪亞》中的選曲《四周多麼寂靜》,其高聳入雲的顫音隨即佔據聽眾的感官知覺。女高音的詠嘆調如泣如訴,有那麼一刻,聽眾似乎也能想像自己成為福樓拜筆下的人物,欲求投向愛情的懷抱。
 
詮釋「希望」、「正義」、「寬容」等主題的《基督山恩仇記》,則引用梅耶貝爾的《魔鬼羅伯特》與羅西尼的《威廉泰爾》等歌劇作品,貫串主角縝密的復仇計劃。宮崎千佳與阮黃松一同演奏取材自同名歌劇的《威廉泰爾幻想曲》,表現德曼斯曼充滿童趣、富含光明燦爛的創作風格;盧易之則獻上李斯特改編之《地獄圓舞曲》(《魔鬼羅伯特的回憶》)獨奏版,其高難度的鋼琴技法使得現場聽眾無不為之驚豔。焦元溥強調,此為本曲目在台灣之首演。
 
「人生如戲。」藝文中心主任孫樹文說,文學與音樂之契合,反映了小說家百分百地闡述角色的心境及人生真實面,如競逐與情慾表白等。某種程度來說,歌劇的置入雖然是委婉的敘事方式,卻能十足地表達音樂性與故事性之間的密切關係。【公共事務室校園記者李奕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