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園焦點

柬埔寨短期教育方案 跨文化夥伴學習

2015-10-30 • 學生生活

柬埔寨短期教育方案  跨文化夥伴學習

輔仁大學社會科學院國際夥伴學習推展中心每年組織的柬埔寨短期教育方案團隊,今年8月1日出隊前往柬埔寨Banteay Meanchy省Sisophon地區,於兩所偏鄉學校進行為期三週的英語教學。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在教育方案中齊心協力,透過合作教學的媒介,拓展視野,實現夥伴學習的精神。
 
教育團隊由輔仁大學與廣州中山大學(珠海校區)的學生共同組成。輔大學生溫婷如(社會碩一)、陳鈺婷(社會碩一)、陳于廷(社會四)、謝宜文(社會四)和陳昱翔(社會四)用視訊與中山大學學生進行事前籌備,以一位輔大學生搭配一位中大學生的模式做教學分配。抵達柬埔寨後,每位學生會再搭配一位當地大學生合作教學。在印尼籍神父Fr. Greg與柬埔寨教堂的Saory老師協助下,團隊與11位柬埔寨大學生合作,教導國小二到六年級的學生。教育課程結束後,每位參與方案的學生各寫作一篇英語研究論文,於柬埔寨舉行的研討會上發表,藉此達到文化交流與學習反思。
 
課程設計上,低年級與中高年級學生因程度殊異,教學內容並不相同。然而,即使是在同一個班級裡,學生的程度落差也相當大,因此團隊需要依據現場狀況臨機應變、修改教案,並和搭檔討論可行的教學方式。陳昱翔提到,教學不可能完全依照教案走,會一直改變。謝宜文則表示,在學生程度不一的情況下,指導者需與程度優異的學生溝通,並設法幫助程度不佳的學生,引發學習興趣。團隊利用團康手作、圖像單字記憶、競賽與集章等方式,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柬埔寨偏鄉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態度令團隊印象深刻。溫婷如指出,參與教育方案的學生皆是自願參加,因為教育方案不向學生收費,而很多學生因經濟狀況不佳而無法上學,一年就只上教育方案的三週課程。陳鈺婷也說:「大概是因為當地學習資源真的很少,再加上因為政府對知識份子不友善,有些小孩就算想要上課,父母也不支持,所以他們都很珍惜學習的機會,也很主動。」
 
與柬埔寨學生相處的經驗也帶給團隊生活上的啟發。陳于廷發覺,柬埔寨學生雖然貧窮,但卻能從一些簡單小事上得到快樂。謝宜文說:「去柬埔寨之前,本來以為他們會因資源的匱乏而感到不開心,但沒想到其實並非如此,這讓我開始反思自己的物慾,學會知足。」【公共事務室校園記者盧虹蓁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