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園焦點

反思醫病溝通 推牧靈關懷臨床教育

2017-04-21 • 輔仁教育

反思醫病溝通 推牧靈關懷臨床教育

輔仁大學醫學系教授葉炳強榮獲105學年度第2學期教學成果獎,並於3月29日的成果分享會上發表「醫病關係的心靈點滴-溝通技巧」;他強調醫病關係中「溝通」的重要性,更觀摩國外的成功案例,提出未來輔大醫學教育可努力的方向,對於今年即將落成的輔大醫院,無疑是一大進步。
 
葉炳強在發表會上談到,輔大醫學院推動「牧靈關懷臨床教育(CPE)」的願景,背後概念源自「牧靈關懷(Pastoral Care)」,即不分宗教信仰,透過陪伴、關懷、照顧每一位有需要的人。

CPE的理論基礎涵蓋神學、心理學、教育理論及團體動力,以行動反思為學習模式。葉炳強說:「臨床探訪實習是CPE教育之母。」原本CPE實施200小時的臨床探訪實習,溝通技巧教學濃縮為15小時,課程分四次進行。

學生們從這些訪視個案中,學會尊重、聆聽與同理心,每星期至少寫一篇個案逐字報告,針對臨床觀察、對談實況紀錄,進行分析、反思及內省。最後與督導老師或小組同學分享與討論,從而檢討、改進、再行動。
 
葉炳強致力於良好醫病關係的建立,點出溝通技巧必須從醫學教育做起,並以3W1H來探討溝通技巧的教學。像是何時教(When),醫學教育從低年級開始教起為佳;如何教(How),著重於態度與實作的課程,更透過回饋與評量,檢視成效;教哪些(What),奠定溝通核心能力,包含尊重他人、理論與實據、不同臨床情景溝通任務;誰來教(Who),則特別談到戲劇工作者、資深的標準病人及醫院牧靈工作者等,均可協助教學進行。
 
值得一提地,輔大醫學生在探訪實習當中,不穿白袍,反倒是穿著志工服。葉炳強對此表示,為了讓學生能以對等的地位,去傾聽病患的心聲,不會因為自己貴為醫學生,而有高高在上的態度。另外,他也鼓勵非醫學院的學生,有機會的話,可以多參與醫院志工服務。
 
葉炳強希望,藉由CPE的訓練,加深醫學生對自己的認識、人生價值、生命意義及面對痛苦的探討,也對醫學生涯能有更深層的自我察覺意識。此外,也使醫學生具備敏銳的臨床觀察和同理態度,以促進醫病有效溝通,更展現出天主教大學「全人關懷」的精神。 【公共事務室校園記者廖育偲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