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園焦點

輔大英文年度大戲15日開演 探討戰爭殘酷

2016-06-02 • 學生生活

輔大英文年度大戲15日開演  探討戰爭殘酷

圖/彩排情況。

「若是鳥,是否就能振翅逃逸;若是鳥,是否就能於苦痛裡攢得生存的勇氣。」6月15日至17日晚間6點30分,輔大英文系年度公演《If We Were Birds》將於理圖劇場上演, 要觀眾直視戰爭中遭受性暴力摧殘而被迫噤聲的女性受害者,坦露欲望、血性、恐懼與仇恨。預購票於6日至14日在真善美聖前販售。

《If We Were Birds》由加拿大劇作家Erin Shields以羅馬詩人奧維德《變形記》中的希臘神話為底本寫成。以Philomela 和Procne兩姐妹為主角,此齣劇化古老神話為簡練而深遠的現代啟示錄,探討戰爭的殘酷。

專長為加拿大戲劇理論與批評的指導教授包磊思(John Basourakos)認為,劇場的意義不單只在娛樂,更在教育與喚起觀眾對議題的關注,使人們得以用宏觀視野反思人類社會中的悲劇、鬥爭與壓迫。學生導演邵培文(英文三)表示,性暴力每天都在發生,盼戲劇能令觀眾正視其嚴重性。
 
除了接受戲劇專長教師的指導外,學生更在製作公演的過程中應用系上所學。英文系在提升學生英文能力的同時,更提供語言學、文學、文化與歷史的博雅教育,期盼能提升學生的創造力、分析力、批判能力與道德意識。因指導老師是外國人,公演製作過程相當考驗學生的外語表達能力。邵培文說:「我必須要用精準且清晰的英文表達想法,才能和教授交換意見、達成共識。另外,系上文學課常以劇本為指定閱讀教材,讓我能在導戲過程中,運用上課所學的文本分析能力,並盡力融合自己和演員群對劇本的詮釋。」
 
《If We Were Birds》也挑戰著演員情緒與肢體的詮釋。飾演女主角之一的劉乙葳(英文三)認為,遭受性暴力後的情緒非常難以演繹。她說:「對自身的厭惡與崩潰臨界點很難拿捏,我為了公演看了許多與性侵害相關的紀錄片,感到十分沈重。殘忍的事每天都在發生,希望女性受害者的故事能透過我,用力地傳達出去。」 飾演歌隊之一的曾郁庭(英文四)則說:「系上的舞台戲劇課對演員的發想很有幫助,提供許多元素和練習作為刺激工具。」歌隊象徵受害女性,演員需用肢體演繹人類轉變成鳥的過程。曾郁庭說:「我們(歌隊)經常訴說成為鳥的渴望,因為如果是鳥,就能逃離,但我們不曾是,也不會是,所以要在傷痛中掙扎、奮力生存。」
 
輔大英文系戲劇傳統悠久,為台灣劇場界搖籃。輔大傑出校友──劇作家紀蔚然、舞台設計師王孟超分別為第十七、十八屆國家文藝獎得主,舞台劇導演賴聲川為著名劇場工作者,劇場編導周慧玲及「三缺一劇團」創立者之一魏雋展致也在劇場界耕耘多年。此外,第四十九屆電視金鐘獎迷你劇集(電視電影)編劇獎得主陳昱俐,與影評人趙士麃,也皆曾投入英文系戲劇公演並深受啟發。目前德芳大樓學生實驗劇場募資正在進行中,建成後將為外語學院學生畢業公演使用。【公共事務室校園記者盧虹蓁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