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培中心「全球公民教育」課程 結合SDGs前進五峰鄉 推動山林與原民教育
2025-11-25 • 輔仁教育
▲曾冰露耆老分享泰雅族傳統家屋的擺設方式及其生活功能
【師培中心供稿】師資培育中心開設之選修課程「全球公民教育」,由黃騰老師授課,課程內容緊扣聯合國於2015年提出的永續發展目標(SDGs)中「優質教育」與「終結貧窮」兩大目標。為提升學生對原住民人權、社會變遷趨勢及山林教育的理解,本學期特別安排至新竹縣五峰鄉進行為期兩天的實地踏查活動。課程同時邀請新竹縣桃山國小教導處許子凡主任及五峰鄉耆老曾冰露老師,分別就泰雅族遷徙歷史、居住環境及食農教育等主題進行專題分享,協助學生建立在地文化視野。
課程前期以社會變遷趨勢及全球公民核心議題為主要教學內容,採系統性課程架構,引導學生逐步理解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議題。授課範疇涵蓋新自由主義、原住民族集體人權、食農教育概念及戶外生存技能,使學生具備作為全球公民的基本素養。課程亦結合山林教育理念,將課堂知識與戶外踏查活動相互銜接,強化學生的實務操作及場域理解能力。
在完成前期知識準備後,課程於11月15日至16日安排學生至新竹縣五峰鄉桃山國小及五指山周邊進行實地踏查,共計近八十名學生參與。本次行動學習設計三大重點:(一)原住民議題探究;(二)炊煮體驗與食農教育實作;(三)山林環境實務體驗。學生依據學習重點進行現場觀察與紀錄,並於活動後設計相關議題教案,再至周邊小學進行試教,將所學理論與教學實務緊密結合。
▲曾冰露耆老親自介紹並示範泰雅族傳統小米剝殼方法
經兩天踏查活動,學生透過食農教育實作,理解永續糧食生產的重要性,包括彈性農業做法及農作物基因多樣性維護;同時也透過泰雅族遷徙史及家屋文化介紹,學習泰雅族在地理、文化與生活技術上的永續發展智慧。課程結合農獲採收與炊煮活動,使學生實際操作烹飪器材並完成小組餐食製作,提升協作與實作能力。
▲桃山國小許子凡主任、五峰鄉曾冰露耆老與全球公民課程師生合影
▲全球公民教育課程同學在五指山小徑合影,紀錄踏查回憶
整體而言,學生普遍回饋指出,透過實地接觸、觀察與互動,知識不再僅止於抽象概念,而能透過場域經驗獲得更具體的理解。課程成果顯示,「全球公民教育」有效達成理論與實作並重的教學目標,教學成效良好,並有助於深化學生對原住民族議題、永續教育及山林環境的跨領域專業素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