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園焦點

校友穆卓芸回校淺談翻譯文與質 文質兼慮而後翻譯

2019-01-28 • 學習資源

校友穆卓芸回校淺談翻譯文與質 文質兼慮而後翻譯

圖說:法文系畢業校友潘信宇學長和法文系研究所同學合影留念。


輔仁大學外語學院是本校老字號招牌,數十年培育出許多翻譯專家,外語學院除了規劃必備的專業課程之外,課後的講習活動更是為專業能力加成不少。法國語文學系特別於11月29日主辦講座「文與質——淺談文學翻譯與自然翻譯的異同」,邀請翻譯學研究所畢業校友——資深文學譯者潘信宇學長回校演講,希望能夠告訴同學翻譯的本質。當日,不僅有法文系師生及外語學院其他系所同學參加,更吸引眾多翻譯界的譯者與會;連學長當年的恩師,翻譯學研究所張梵老師也特地前來。教室中座無虛席,甚至兩邊通道都坐滿了同學。
 
穆卓芸是學長的筆名,他還有另一個筆名為賴盈滿。前者用於文學翻譯,而後者則用於自然科學翻譯。他曾獲吳大猷科普翻譯類「金籤獎」、「銀籤獎」和「佳作獎」等殊榮。法文系鄭立中老師(筆名尉遲秀)和潘信宇學長同於1999年進入輔大翻譯學研究所就讀,鄭立中老師稱讚潘學長:「他左手譯文學,右手譯科普,單手的翻譯量足以壓倒我雙手。」此次專程邀請學長回校演講,希望藉著分享他在翻譯方面的獨到見解,以啟發學生。
 
當天的演講內容主要從文學作品和科學作品翻譯時的異同展開。潘信宇學長說:「有的翻譯差強人意,是因為譯者找錯方向,就如同用翻譯科學文章的方法譯文學,即會太注重科學的精確性,而缺少了文學的質感和美感,反之亦然,所以要兼顧文和質,選擇目標方能做好翻譯。」講到兩種文體的異同,學長強調「三異一同」:一異是語態,二異是語境,他表示,文學強調的是形,追求細緻,給人聯想;科學追求的是意,強調精確,說明因果;三異是「語用」,文學用於感受,讓觀者身臨其境,深有同感;而科學是去感知,讓觀者明其道理。
 
文學和科學也並非背道而馳,他們存在「一同」,則是「語傳」,都是去傳達作者的情感,而正因其特性,一篇文章則可以因為排列方式的不同從文學變為科學,這也是翻譯的魅力之所在。學長最後勉勵同學們:「你是原文的譯者,你也是譯文的作者,所以按照你的想法去創作,翻譯注重的並非字裏行間的用字遣詞,而是最終呈現出的質感和情感。」短短的兩個小時的分享讓同學意猶未盡,受益匪淺,同學也相當感謝系上舉辦這樣有趣且幫助良多的活動。
 
潘信宇學長也期望當天所分享一些翻譯理論,日後也許可以讓同學以參照之原則,能夠給以指引。學長也將魯迅的話送給大家,做翻譯就要「字典不離手,冷汗不離身」,每天都以一顆敬畏心去翻譯,因為每天都是新的文章,你也是新的自己。【公共事務室校園記者解子一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