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邁大學人文學院參訪輔仁大學 深化跨國人文與永續教育交流
2025-05-16 • 輔仁教育

▲清邁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 Dr. Pasoot Lasuka(右三)率領人文與永續學士學程兩位教師蒞臨本校進行學術交流與參訪,並由本校王英洲學術副校長(左三)親切接待。
【跨領域全英語學士學位學程供稿】為深化人文與永續領域的跨國合作與學生交流,泰國清邁大學(Chiang Mai University, CMU)人文學院副院長暨「人文與永續學士學程」(Bachelor's Program in Humanities and Sustainability, BAHS)主任Dr. Pasoot Lasuka,於2025年5月7日率領兩位學程教師、兩位行政同仁與十三位學生來訪輔仁大學跨領域全英語學士學位學程(Bachelor's Program in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BPIS),展開一日的學術與文化交流活動。
清邁大學創立於1964年,是泰國首所市立大學,長期致力於人文教育、國際合作及學術研究推廣,並在社會影響力(Impact Rankings)方面名列全球第75名,展現其積極實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成效。
本次來訪的BAHS學程目前已邁入第四年,年均招生穩定,課程聚焦於人文素養與永續議題的跨領域整合,理念與BPIS學程中「全球永續」的核心主軸密切契合。雙方已於2024年11月簽訂為期五年的交換學生合作協議,每年提供3名學生交流名額,期待未來能拓展進一步雙方合作機會。
此次交流活動由跨領域全英語學士學位學程(BPIS)張詠晴主任親自接待並主持,活動當日由輔仁大學學術副校長王英洲教授致歡迎詞,王副校長特別以流利的泰文親切問候來訪的清邁大學師生,讓在場的泰國同學深感溫暖與歡迎。
交流活動不只以學術為主,更邀請BPIS合作夥伴CCILU(CCILU International Inc.)執行長許佳鳴先生,分享其在循環經濟與領導創新實踐方面的觀察與經驗。BPIS與CCLIU自113學年度起簽署課程合作MOU,致力於共同培育具備國際視野的永續發展人才,合作模式包括:由企業出題、學生團隊解題;深化產學合作與實作經驗。
許執行長將以鞋類產業為例,從企業科技與商業模式切入,探討過度生產與資源浪費的問題,並闡述品牌如何透過「只租不賣」、「舊鞋回收製新鞋」等循環概念,結合專業、事業與社會影響力,實踐永續發展。執行長亦將分享以「農業廢料製鞋」的創新案例,呼籲打造一家具備夢想與意義的未來鞋業公司,協助學生從實務視角理解永續發展的多元樣貌。
▲馳綠國際有限公司許佳鳴執行長分享其在循環經濟與領導創新實踐方面的觀察與經驗。
隨後安排的工作坊活動,帶領清邁學生親手體驗「廢棄物再利用帆布提袋」製作,透過創意設計與資源再生的實作過程,深化對永續概念的理解,並強化學生在永續實踐上的體感學習。
▲講師提供多款富含永續概念的創意圖案,學生可自由選擇喜愛的設計,列印於帆布袋上,將環保理念轉化為個人風格的實用作品。
午餐後安排BPIS學生與清邁同學進行小組對話與文化交流,由BPIS三年級學生卜士宇與蘇艾佳帶領清邁人文與永續學程的學生們進行破冰遊戲。透過輕鬆有趣的互動,促進彼此認識,並從中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與觀點。
▲兩校同學進行破冰小遊戲。
清邁大學Dr. Pasoot Lasuka以 “Plastic and Thai Modern Life: A Sustainability Dilemma from the Global South”為題,與BPIS學程師生分享泰國在推動永續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他指出,環境破壞的影響具有時間遞延性;而塑膠因其便利性被廣泛使用,使得改變消費習慣並非易事,顯示永續轉型需深刻考量生活文化與現實條件的平衡。
▲清邁大學Dr. Pasoot Lasuka特別為BPIS師生進行專題演講,分享其在永續議題上的觀察與思考。
本次來訪不僅強化雙方學程在教學與學生交流上的合作,也為未來拓展合作與教師交流奠定基礎。BPIS學程期待未來能與清邁大學人文學院及其BAHS學程在課程共授、聯合研究與永續實踐等面向深化合作,共同培育具備全球視野與跨文化理解力的人才。
▲兩校師生進行大合照,圓滿結束一天的交流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