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園焦點

傲氣猛禽「鷹」 輔大校園之美系列五

2023-08-16 • 輔仁教育

傲氣猛禽「鷹」 輔大校園之美系列五

▲輔大校園裡的鳳頭蒼鷹(本文圖片來源:秘書室陳盈良組長提供)


【公共事務室撰稿】「黑冠麻鷺-大笨鳥」報導後獲得熱烈迴響,很多人看了照片後忍不住驚嘆原來咱們的校園那麼美麗!所以今天的系列報導要繼續介紹鳥類中的猛禽—鷹!分別為「東方蜂鷹」以及「鳳頭蒼鷹」。由於台灣所有野生鷹形目、隼形目與鴞形目的日行性與夜行性猛禽均為「保育類」野生動物,足顯牠們出現在輔大的珍貴性,現在就來透過祕書室陳盈良組長多年的紀錄來一睹風采。


東方蜂鷹—虎頭蜂的剋星

       說起「東方蜂鷹」,陳盈良組長難掩興奮,因為他說之前幾乎沒看過,所以當天突然看到牠站在圍牆立即連按快門,這隻東方蜂鷹非常機警迅速展翅高飛,陳盈良組長推測,這隻蜂鷹應該是來學校找食物卻沒找到,所以後來再沒有看過牠們的蹤影。東方「蜂」鷹,顧名思義,主要以包括虎頭蜂等蜂類的幼蟲、蛹為主食因而得名,也因為要將頭鑽進蜂巢裡覓食,所以東方蜂鷹的頭特別小狀似鴿子,少了猛禽的英氣。維基百科指出,東方蜂鷹在台灣原是候鳥,不過在1970至1990年中有發現留鳥,推測那時是台灣養蜂業的高峰期,所以部分東方蜂鷹定居台灣。





       據台北市立動物園指出,東方蜂鷹成鳥個體間羽色變化非常大,很難找到兩隻羽色完全一樣的東方蜂鷹,不過可以目色來分,公鳥的眼睛像紅寶石,母鳥的眼睛是黃色。東方蜂鷹屬集體覓食,攻擊蜂巢時通常由經驗豐富的成鳥帶頭以利爪衝撞蜂巢,萬一遇到蜂群傾巢回擊,牠們也會演出調虎離山之計由一隻引開蜂群,其他趁機在蜂巢大快朵頤;至於為什麼東方蜂鷹不會害怕蜂螫?這是因為牠們臉部的羽毛十分細小且如同魚鱗般排列緊密,讓牠們有了天然的保護機制。





鳳頭蒼鷹—與人類最近的猛禽

       至於鳳頭蒼鷹為森林性、日行性猛禽,在校園裡有一對築了溫暖的家,之前在文學院,後來在淨心堂後方樹上也曾出現,牠們的家築在12公尺以上的樹,且四周通常有樹葉遮蔽增添安全性,一般不容易會發現。陳盈良組長同樣是用了俗稱「大砲」的鏡頭守候才拍到這一家的身影,像是有鳥寶寶頂著白色爆炸頭在家的可愛模樣,以及牠們慢慢長大的兒童版,還有父母捕食回家準備餵食的畫面。


▲左:公蒼鷹,右:母蒼鷹


       台灣猛禽研究會網站指出,鳳頭蒼鷹的公母鳥外型相似,但母鳥體型較大,公鳥較小,另外還可以從成鳥胸前斑紋色彩以及腹部橫紋寬窄判斷,母成鳥胸前的水滴狀斑紋為深褐色,公的偏赤褐色;母成鳥腹部橫紋約等寬,但公成鳥橫紋較細。育雛期,鳥媽媽日夜守護,鳥爸爸負責狩獵食物,最常吃的是麻雀、鳩鴿類、溝鼠等。鳳頭蒼鷹近來被發現常在都會公園、校園中出現,鳳頭蒼鷹也是台灣唯一會在大都市內綠地築巢繁殖的猛禽,因此也被形容是最接近人類的猛禽。





       台灣猛禽研究會公布「2022年猛禽救傷站救傷報告」,從被送來救治的202隻次統計,68%在治療後恢復健康野放,以最適應都市的領角鴞(夜行性猛禽)和鳳頭蒼鷹較容易被人發現及通報,分別為第一和第二名,傷病原因風險最高的為24%「車禍」,其次為11%「撞玻璃或建築物」(窗殺);在窗殺部份,鳯頭蒼鷹即佔將近一半約45%,由此可知,已習慣都會生活的鳳頭蒼鷹,最大的生存挑戰來自於人類,國內友善鳥類建築相關法令仍需各界重視催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