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園焦點

輔大興建德芳大樓 延續校友共同記憶

2015-04-16 • 輔仁教育

輔大興建德芳大樓 延續校友共同記憶

圖/齊德芳神父(中戴眼鏡者)和外語學院師生在學院建築前合照,留下珍貴畫面。(外語學院提供)

位於外語學院小巴黎旁的外語實習所,1963年由齊德芳神父成立,是當時台灣大學第一所語言實習所,更是不少校友共同的學習回憶,現在為了提供更好的語言學習空間,正在進行舊大樓拆遷工程,將建立新「德芳大樓」,以紀念齊德芳神父對外語學院的貢獻。
 
德芳大樓預計有5層樓,一到三樓做為全校師生共用的語言教室空間,四到五樓則將提供給翻譯學研究所的口譯和筆譯教室。外語學院院長賴振南表示,興建設備更完善的德芳大樓,是外語學院一直以來的計畫,希望可以給學生更好的語言實習空間,透過視聽設備加強學生較不足的聽說能力。
 
之所以取名為「德芳大樓」,要追朔到創立語言實習所的齊德芳神父,齊神父1902年在德國出生,曾在中國山東研究方言,是語言學方面的權威,1963年來到台灣,協助輔仁大學在台復校工作,並注意到當時以「視聽」為主的教學潮流,親自設計、監工,從德國進口各種先進設備,讓輔大成為台灣首間擁有語言實習所的大學。
 
法文系教授陳淑珍也是法文系系友,雖然畢業將近40年,但對於齊德芳神父的人品修養仍多有感觸。陳淑珍曾在語言實習所當過助教,和齊神父一起共事,更深刻感受到德國人的民族性格,做事相當嚴謹並要求完美,但對於犯錯的職員也不過度苛責,展現包容體諒的寬宏大度。
 
陳淑珍回憶擔任語言實習所助教時,當時的英文期末考試是將學生集合到外語學院大樓,包括現在LA1樓和實習所的教室,統一透過廣播播放聽力問答,因為教室眾多,每次準備都是大工程,但在齊神父的帶領下,維持良好的秩序,她說:「我覺得學到的不只是效率,更是團隊合作的快樂。」
 
有一次期末考試,廣播臨時出包無法播放,雖然最後順利解決,但當時的負責人仍相當自責,這時齊神父只說了一句:「月亮出來了。」既不苛責也不評論。陳淑珍說:「他是想告訴我們,這點小事又怎樣,月亮不是一樣出來了嗎?」充分展現齊神父的體貼胸襟。
 
 以前的語言實習所責任重大,當時的外語學院學生,英文和實習課占的學分很多,幾乎所有學生都會進出實習所上課。陳淑珍認為,實習所的成效在於可以增強學生對語言的流暢度、發音還有抓重點的能力。學生在實習所上課,可以利用教室的設備反覆錄音練習,讓老師矯正發音,陳淑珍說:「因為在實習所的練習,我們班學生即使畢業40年,發音都一樣標準、流暢。」
 
德芳大樓除了紀念齊德芳神父外,更希望能成為校友的共有空間,像是在五樓就由德文系系友共同認領一個空間,命名為「孫志文神父紀念講堂」,紀念外語學院創院院長孫志文神父對德文系的貢獻。因為視聽設備所需經費頗多,賴振南表示,未來將以空間為單位,開放給校友認養募款,除了回饋母校外,更成為連繫各班、各系的橋梁。【公共事務室校園記者鍾岱君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