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賦能 再創新局---AI人才需求調查
2025-05-13 • 輔仁教育

▲左至右分別為凌羣電腦總處長楊宏祥、台灣微軟股份有限公司公共業務事業群總經理陳守正、數發部國家資通安全研究院創院院長何全德、輔仁大學AI中心主任謝邦昌、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執行長錢宗良、1111人力銀行副董事長王孝慈、主持人莊雨潔 •
• 從學得會到用得上,打造跨域AI應用人才新標竿
• AI不是科技人的專利,而是全民的競爭力
• 培訓即戰力,認證見實力,讓台灣AI人才不缺席!
• 學會AI,跨界出擊!從基礎到實務,全面進化
• 產官學齊力打造「會用AI」的台灣工作者
【人工智慧發展中心供稿】2025年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將於5月20日登場,今年以「AI Next」為主軸,聚焦「智慧運算&機器人」、「次世代科技」及「未來移動」3大主題,輝達執行長黃仁勳也將發表首場主題演講,分享AI與加速運算技術的最新進展與突破,屆時勢必全球矚目。為掌握台灣產業界對AI人才的布局與前景,輔仁大學人工智慧發展中心與1111人力銀行共同合作發布「AI人才需求調查」,針對國內企業進行問卷調查,涵蓋不同業態、產業別、AI導入情形、人才需求變化、關鍵技能需求以及對政府政策的期待等多個面向,以全觀角度剖析AI人才未來之勢。
面對全球數位轉型的浪潮,輔仁大學人工智慧發展中心於2025年5月12日舉辦「AI 人才培訓與應用案例策略研討會」,邀請來自產官學界的專家共襄盛舉,聚焦於 AI 人才培育的策略及實務應用。從數位發展部、產業領袖及學術專家的多元視角,共同探討台灣 AI 人才現況及未來發展方向。
AI人才最後一塊拼圖 1111人力銀行攜手輔仁大學 抓痛點
8成企業導入AI技術 近4成企業受惠 顯著提升營運效率
應用領域:產品服務開發 智慧醫療長照 自動化製造 AI客服
台灣科技島在全球供應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迎接時代浪潮,國內許多大學、職訓機構、企業內訓已紛紛開設AI相關課程,究竟台灣AI人才的最後一塊拼圖缺了什麼?
根據1111人力銀行與輔仁大學人工智慧發展中心共同合作發布「AI人才需求調查」顯示,有79.78%受訪企業表示「公司已經導入AI技術」,並且有19.85%認為導入後對公司營運有幫助但尚未發揮最大效期,還有18.55%認為有顯著提升營運效率,帶來明顯競爭優勢;不過也有20.05%企業坦言尚無明顯成效導入難度高,19.95%認為影響有限仍在測試階段,21.6%沒有影響或不適合公司現況。整體而言,雖然有將近4成的企業認為AI已經顯著提升了營運效率,但仍有很多企業處於探索階段,尚未完全發揮AI的效益。
逾4成預期AI人力需求增 急徵:基礎架構 資安倫理 商業戰略
關鍵技能:程式開發 資料工程 模型部署 AI職缺數年增11%
目前企業迫切需求的三種人才類型有:AI基礎架構與運維人才37.24%、AI資安倫理與治理人才33.15%以及AI商業與戰略人才30.89%。顯示企業積極追求產能,也相當重視系統穩定性風險控管,資安與治理已成為經營顯學,企盼透過AI進一步提升商業價值。
輔仁大學人工智慧發展中心主任謝邦昌教授表示,人工智慧技術的快速發展與全球產業數位轉型浪潮下,AI人才已成為推動組織創新與提升競爭力的致勝關鍵,「得人才者得天下」,本調查與1111人力銀行合作,共同揭示了企業在AI人才策略上的多元樣貌與挑戰,盼在變化莫測的產業輪動下,協助企業主搶攻契機華麗轉身。
調查也顯示,有超過4成的企業預期未來2-3年的AI人力需求將明顯增加,其中包括認為需求大幅增加占22.66%以及需求小幅增加18.35%;另外認為需求持平18.54%,也有20.13%認為需求會減少,還有20.32%表示不確定。
而在企業眼中AI人才應具備哪些關鍵技能?結果顯示,Python/R程式開發能力43.45%是最基礎也最熱門的核心技能,其次則是資料工程27.43%以及AI模型部署26.5%,顯示企業愈來愈重視擁有核心技術的跨領域人才。
根據1111人力銀行資料庫顯示,今年4月的AI相關工作職缺數1.4萬個,和去年同期相較,年成長達11%。受到缺工潮影響,各行各業AI人才需求持續升溫,包括人工智慧工程師、機器學習工程師、演算法工程師、大數據分析師以及AI溝通師等,都是近年相當熱門的職缺,致使企業祭出高薪搶才留才。
痛點:無明確職能標準 找不到實作經驗人才 內部缺乏培訓資源
現實:高薪資 高流動 低投資 中小企業AI人才育成困難
雖然企業求才若渴,但是同時也面臨人才痛點包括:「無明確的AI人才職能標準,難以制定招聘策略」(13.32%),與「難以找到具備實作經驗的 AI 人才」(13.28%)幾乎並列第一,凸顯企業在人力招募階段即面臨辨識與選才困境,再者「企業內部缺乏 AI 專業培訓資源」(13.24%)與「產學合作不足」(12.93%)也是原因,說明企業在人才培育與接軌學界方面依然存在落差。
進一步觀察AI人才培育不足的因素則包括:AI教育過於理論化缺乏實作經驗36.61%、企業無法快速找到合適AI人才(缺乏媒合機制)36.14%、AI課程內容與業界技術發展不同步35.3%。
多方專家齊聚,剖析 AI 人才培育關鍵
數位發展部國家資通安全研究院創院院長何全德強調,AI 技術的普及必須以安全與法治為基礎,尤其在數位時代下,AI 技術與資安需求須同步發展。他指出:「AI 的廣泛應用不能以安全為代價,政府與企業必須攜手合作,確保 AI 技術應用過程中的數據保護與法規合規,才能促進 AI 永續發展。」
台灣微軟總經理陳守正則從企業實務的角度表示,現今企業對 AI 人才的需求已不再侷限於程式開發者,而是擴展至跨領域應用與管理人才。「企業需要的不僅是會寫程式的 AI 人才,更是能夠整合領域知識、優化業務流程並推動數位轉型的專業人才。」陳守正認為,跨領域與整合能力將是 AI 人才的核心競爭力。
前科技部政務次長錢宗良教授則強調,AI 人才培育應從教育端開始,並融入 AI 倫理與人文思維。他指出:「未來的教育應更加強調 AI 倫理與跨領域整合能力,唯有兼顧技術與人文,AI 才能真正為社會帶來正向變革。」錢宗良認為,除了技術技能,AI 人才還應具備倫理判斷與跨領域協作能力,才能在數位時代中發揮更大價值。
系統化人才培育體系:理論結合實務,跨領域應用
輔仁大學人工智慧發展中心主任謝邦昌表示,當前全球正迎來 AI 技術變革,企業與社會各界對 AI 人才的需求持續攀升。為了因應這股浪潮,輔大人工智慧發展中心將建立系統化的人才培訓體系,透過成立AI人才培訓班,讓 AI 素養教育擴展至各領域。不僅讓技術專業人才能夠深入掌握 AI 工具與技術,也使非技術背景人士具備 AI 基礎認知,進一步促進全民 AI 素養的提升。
在醫療與健康照護領域,研討會強調 AI 在醫療應用上的潛力,從日照、長照機構的智能化管理,到醫療從業人員的在職培訓,輔大人工智慧發展中心以實務為導向,協助醫護人員快速掌握 AI 技術。透過跨領域課程設計,中心不僅強調 AI 技術的應用,還結合哲學與人文思維,強化學員的邏輯思考與創新能力,確保 AI 知識不僅限於技術,還能融入人文價值。
在企業應用方面,輔仁大學與產業夥伴攜手合作,探索 AI 技術在企業中的實際應用。從智能食品平台到法規查詢系統的開發,輔大與微軟、凌群電腦等業界領袖合作,示範 AI 技術如何在真實場景中創造價值。企業代表分享了他們在面試 AI 人才時面臨的挑戰,強調產業需要的不僅是技術人才,更是具備跨領域整合能力的專業人才。為此,輔大積極推動 AI 應用規劃師認證班,提供標準化課程並進行實務技能測試,確保學員具備即戰力。
持續推動 AI 人才培育標準化,深化產官學合作
輔仁大學人工智慧發展中心強調,未來將持續推動 AI 人才培訓標準化,並深化產官學合作,建立 AI 人才培訓認證制度,確保台灣 AI 人才能與國際接軌。無論是在醫療健康、企業應用還是系統整合領域,輔大將持續引領 AI 人才培育潮流,協助台灣掌握數位轉型契機。
1111人力銀行總經理張篆楷表示,為幫助求職者拓展職涯深度與廣度,1111人力銀行在今年3月底開辦「AI應用規劃師培訓班」,透過大量模擬試題與完整課程內容備考國家iPAS AI應用規劃師證照外,至今已吸引超過600人報名、逾500人實體上課。結訓後獲得主辦單位輔仁大學AI人工智慧發展中心和《科技島》核發的「AI應用規劃師培訓一般證照」,學員反應相當熱烈,目前「AI應用規劃師培訓班」正研擬加開場次,協助上班族為自身職能鍍金。
為了全面掌握台灣產業界在 AI 人才需求上的現況、痛點與未來發展趨勢,1111人力銀行與輔仁大學人工智慧發展中心共同合作發布「AI人才需求調查」,針對企業、政府機構、學研單位與非營利組織進行問卷調查,涵蓋公司型態、產業別、AI 導入情形、人才需求變化、關鍵技能需求與對政府政策的期待等多個面向,受訪者來自各類型組織,涵蓋企業、政府機構、學術機構及非營利組織等,顯示調查具多元性與代表性,調查期間自2025年4月18 日至4月30日,進行網路問卷調查,本次調查回收有效問卷 1,068 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