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園焦點

國際生突圍私校困境? 31校集聚輔大找答案

2025-11-21 • 輔仁教育

國際生突圍私校困境? 31校集聚輔大找答案

▲ 2025年「私立大學校院校長會議」於輔大舉辦,31所私立大專校院針對國際招生與管理進行討論。

【永續發展暨校務研究中心及公共事務室聯合供稿】少子化浪潮,教育部預估117學年度大一新生入學數降至17萬人,因此有人形容117學年度將會是私校決戰序幕曲,而其中一個可能的存活關鍵是「國際招生」。2025年「私立大學校院校長會議」11月21日於輔大舉辦,匯集全台31所私立大專校院針對國際招生與管理進行討論。教育部常務次長朱俊彰與會致詞,而身為東道主的輔大校長藍易振指出,私校永續經營的核心議題正是國際化,「不僅要走出去、還要引進來」才有可能成功突圍。
 
教育部常務次長朱俊彰表示,在國際招生方面,包含招生方式及名額,教育部要求符合學生聽得懂、學校具備管理輔導措施,會讓大學有些鬆綁空間。同時,朱俊彰也表示,教育部已爭取到特別預算65億元,將用於未來3年補助公私立大學。針對私立學校法第62條捐款抵稅部份也已有進展,教育部會和立院爭取朝向比照國立大學100%抵稅優惠的方向努力。
 
輔大校長藍易振表示,面對全球高等教育挑戰及國內少子化的情況,國際化已經是私立大學邁向卓越永續經營的關鍵議題,不僅要走出去、還要引進來,如何招募優秀的國際學生來台外,加上怎樣提供優質的學習環境及生活輔導環境,確保他們在台灣學習安心順利。在永續方面,藍易振也表示,此次會議全面導入ISO 20121,正是以具體行動實踐高教永續。
 
銘傳大學李藍瑜副校長分享在全球競爭下,提升國際能見度的策略是「口碑效應」,唯有建立國際教育品牌才能留住優質國際生。淡大國際事務副校長陳小雀也表示,有人以為提供獎學金會是吸引國際生來台最重要的因素,但根據FICHET(財團法人高等教育國際合作基金會)調查,獎學金只排名第7,良好的學術品質及聲譽才是最重要的關鍵。
 
靜宜大學林思伶校長則是分享去韓國的考察經驗,她發現韓國在國際招生有突破性的躍進,相較台灣是「百」人,韓國則是「千」人為單位,其中關鍵是韓國投入大量的數位化資源,也就是老師以韓文教學,學生利用AI翻譯聽課,不過因為學生無法立即提問互動,韓國後來遇到了教學品質的挑戰,但林思伶認為,對於韓國為了爭取國際生的積極態度是值得我們思考與學習的。


▲ 輔大校長藍易振指出,私校永續經營的核心議題正是國際化,「不僅要走出去、還要引進來」才有可能成功突圍。

 

▲ 教育部常務次長朱俊彰表示,在國際招生方面,只要符合相關規定會讓大學有些鬆綁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