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園焦點

保護原住民傳統文化 培育法學知識人才

2017-11-09 • 輔仁教育

保護原住民傳統文化 培育法學知識人才

 

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專用權標記(圖片來源: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保護資訊網)


輔仁大學辦理106年度「原住民族傳統保護人才培育」系列講座,第一場次9月27日於舒德樓四樓原民多功能學習空間舉辦,特地邀請東吳大學教授章忠信,針對原住民智慧財產權法進行法規宣導與講授,期望同學能從中了解原住民傳統創作與學習文化尊重。
 
民國96年,立法院通過「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保護條例」,然而布農族的八部合音,以及蘭嶼達悟族的圖騰遭商業使用等,造成文化傳承上的誤導與流失。此系列講座,藉由法規實體及程序方面的深刻省思,希望讓大家認識並支持智慧創作保護,推動原住民族取得傳統智慧創作專用權,達到保存、維護文化的目的。
 
臺灣原住民族政策協會執行長陳旻園表示,原住民的智慧創作之所以需要特別法保護,是因為一般智慧財產的概念是建立在私有財的基礎上,而原住民「族」則是以集體為單位。「近年原住民在傳統歌謠、服飾等的保護申請上,碰到許多障礙,因其多半是跨族群、跨部落所產出的智慧結晶。」這當中涉及權力的授權、經濟利益的歸屬問題,與現行法規之間的矛盾,也引發不少的討論聲浪。
 
總統蔡英文曾在2016年的原住民族日表示,現代法律與原住民傳統文化,確實有些格格不入的地方。對此章忠信說,原住民族傳統知識及民俗創作的保護,應以「公有共享與文化尊重」為出發點;於經濟上,希望原住民族的創作能讓大家自由使用;於文化上,各方利用成果應公開揭示其源自於原住民的傳統。
 
以「日月潭、阿里山等觀光景點,大批未取得部落同意,並由非原住民製作的原住民紀念品持續販售」為例,章忠信強調,特別保護條例的存在,不是要改變原住民寶貴的分享文化,而是讓部落在面對外界扭曲、不當利用傳統文化時,能取得對抗惡意與保護自己的法律正當性。
 
講座尾聲,章忠信也提出現今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保護面臨的疑義與修正建議。「文化只有不同,並無優劣。」他認為,現行制度應肯定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和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保護價值,並以對等、傾聽、理解、協調為訴求,將其納入法律體系中。【公共事務室校園記者廖育偲報導】